第八十三章 纠结-《我真的是奸臣》
第(2/3)页
对此,王匡义也不如何的愤怒,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在剧烈的发泄情绪后,最终也只会化为平淡。
所以在他看来像董亮这样大人物如果是因为他的“心善”而提拔他,期望他在更高的官位上,有更大的空间,从而救助更多的人。
那么他的结局注定是悲剧。
像董亮这样的贵人,如果是寻常权贵纨绔子弟还好,这事就当在路边扔给乞丐几个铜板一样,没当回事,权当是个乐子,满足一下自己的道德而已。
最怕就像董亮现在这样,年少气盛,骤得高位,以为能得走到今天,都是因为自己能力,认为人定胜天,迫切想要改变这个世道
到了最后发现自己所作所为对这世道毫无影响时,信念破碎之余,一定会迁怒于他。
这种人,王匡义是不敢有过多的交集的。
董亮看着这人,一时无法看透他的秉性,以为对方是嫌弃自己的名声,也就不再强求,他鼓励道:“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世事艰难,谁也无法料到最后的结局,且行且做吧。你很不错,从你的言行我看得出来,曾经应该也是抱着理想信念的人。破碎之后,你也没有背道而驰,更没有苛责同类。我不一定能做到你这样,但怎么说,青春好作伴,我才这等年纪,总要找些事情来做才行。”
王匡义楞在了原地。
董亮走后又传来一句:“对了,这些事情,以你的名义去做。”他疾驰而去,留下了心潮起伏的王匡义。
不过才行至几里,董亮就发现又有十几人中箭,倒在血泊中,有男有女,有大有小。
其中有一人虽然胸口中箭,但还有一口气,救是救不活了,却多少可以留下几句遗言,于是董亮翻身下马,让人将这人扶好坐下。
“都到了这里,为何不去通州呢?”
董亮心中哀怜,有些不解的问道。
那人神色惨白,失血过多,显然已是油尽灯枯,已经听不见董亮的话了,口中喃喃念道:“皇上,皇上乃是君父,是君也是父,我们进京去父亲哪里讨口饭吃,有,有什么罪?这样对待我们,你们不怕皇上怪······”
最后那个“罪”字没有说得出口,那人便没有气息,这番话想必他一路上对许多人讲过,对官兵讲过,对同伴讲过,对自己也讲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