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住着土胚房,显得非常破旧。在村子里的空地上,还有人正在制作土饼。 非洲非常贫穷,食物也异常的匮乏,所以他们有吃土的习俗,挖来的土弄成泥浆,将里面的石子捡出来,摊在地上晒干。晒干以后就可以食用了。 这种土饼你甚至可以在集市上看到有人在售卖,也非常受欢迎。 但就在这样贫穷的村落里,一所占地面积约有五百平左右的建筑显得格外的醒目。 砖瓦房,蓝色的房顶,围墙被刷成白色,里面用红字写着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没错! 上面的字体就是华夏字! 如果你靠近一些,甚至还能听到里面孩子们在朗读课文的声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如果有一个华夏人站在这里,肯定会惊呼道:“这不就是那首沁园春吗?” 他们肯定想不明白,在非洲,还是这个贫穷的村落里,怎么会有人在学习华夏语。 在这所学校的正门上,赫然写着四个红色的字体:第二小学! 这里就是杨辰成立的第二小学。 在远处,一股烟尘升起,两辆车行驶了过来。 车子吱的一声停在村口,车上的人一把从车上跳下来。 村民们看到这个人,眨了眨眼,待看清楚以后,顿时欢呼一声,“辰!辰来了!我们的辰来啦!” 这些人在喊得,赫然是华夏语。 当然,喊完这一句以后,大家全都是叽里咕噜说着他们的土语,就连杨辰都听不太懂。 这里跟华夏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土语,就算本地人都很难分辨的清楚。 杨辰看了一眼四周,冷声道:“他们还没到!” 这估计就是穷的吃土的由来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他们确实吃土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