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小瑶歌,你也坐。” 张三丰面前的木桌上,竟被浓雾所遮盖,看不清分毫。 而随着张三丰一挥袖,浓雾卷起,如龙腾之势往天际卷去。 这一手,可比陈默这擒龙功还老来得巧妙,发力技巧和真气控制不达入微,绝对是做不到的! 陈默:“小僧的师父曾在小僧面前称赞武当张真人以武入道,乃江湖千年难得一见的大宗师,如今一看,小僧心中只有敬佩!” “诶,你那师父,整天没个正经,他说的话,信不得,信不得!” 张三丰居然还有些埋怨了起来: “说起你师父,当初贫僧上少林去祭拜恩师觉远,与你师父切磋了一场,贫僧算是运气好,招式上多拆了你师父三招。” 陈默:“额” 张三丰与空悔一战,空悔说的可跟张三丰截然不同! 张三丰说自己多拆了三招,空悔说自己勉强胜了一筹。 那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陈默想了想,肯定是空悔说了假话! 张三丰其实并不在乎自身的输赢,所以没必要逞强,而空悔那不着调的性子,为了面子这么说,似乎. 陈默正在琢磨呢,张三丰就苦笑道: “谁知你那师父不依了,反手一招万佛朝宗,唉,说来也奇怪,这一招算是《如来神掌》中威力最强的招式之一,可你师父似乎两个呼吸就运功完成,贫道闪躲不急,只能用太极卸力,但时间太过仓促,贫道运功不及,也只卸掉了七成力。” 张三丰自顾自摇了摇头: “说过来说过去,还是你师父更胜一筹。” 陈默下意识问了句: “我师父这么强的吗?” 作为空悔的三大旷世之一,陈默虽然没有通读过《如来神掌》的秘籍,但对于这门武学,也绝对算得上非常了解。 万佛朝宗式,双掌出,万掌出,铺天盖地一阵轰,根本就没几个人扛得住。 陈默酝酿狮吼功都得要五个呼吸,万佛朝宗式比起狮吼功所需要的真气要多上数倍,空悔却只要两个呼吸! 这已经有点超出陈默的认知了。 毕竟陈默虽然也算见多识广,但神玄境高手的全力以赴,陈默是从未见过的。 张三丰:“少林宝刹之地,要出你师父这么一位神玄,也不容易,败他一筹,贫道也不算丢脸,哈哈哈。” 真要论起来,张三丰其实也不算败,因为招式上,张三丰的确是胜了空悔。 双方只是切磋,有了个结果而已,若是要动真格,那胜负,只有他们两人才清楚。 张三丰也是感慨: “说起来,贫道还真是羡慕空悔,居然捡了你这么个宝贝徒弟,贫道就没这福分呐。” 陈默:“张真人说笑了,习武先习德,武当七侠名震天下,个个都是德武双绝,江湖中无人不对七侠敬佩有加,武无善恶,人有善恶,小僧惭愧,自认不如七侠,张真人有七位高徒,岂能说自己没有福分呢?” 张三丰好以整暇地看了陈默一眼: “你这小和尚,能说会道,空悔可不会教你这些。” 陈默咧嘴一笑: “师父只教小僧德与武。” 张三丰点了点头: “行了,不说你师父了,来来来,品茶!” 浓雾散开,这桌上足足摆了十多份茶叶。 品种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好茶。 张三丰再度一挥手,三套茶具就落到了三人面前。 茶具为瓷,桌为木,碰于其上,该有声响。 但陈默真的是哪怕连蚊子大点的声音都没听见。 张三丰所悟的“太极”当真不凡,这力道的掌控,怕是世间无人可出其右! 张三丰:“我们三人各煮一茶,互相品茗。” 陈默和夏瑶歌纷纷道了谢,这才开始自己动手煮茶。 夏瑶歌煮茶的手艺相当不错。 净手、洗器、烫杯、温壶、放茶、洗茶. 各个步骤一气呵成,那双手来回变换,动作优雅,赏心悦目。 而张三丰的泡茶步骤要简化一些,动作却比夏瑶歌要来得缓慢。 但若是细看,其中的细节比夏瑶歌要更多,甚至用茶的量,用水的量,都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反观陈默,这手法就粗糙随意得多了。 抓了一把上好的碧螺春,往茶壶里一丢,水一倒。 随后运转九极真气,注入茶壶之中,使得茶壶中的水急速旋转起来,以此来缩短成茶的时间。 见茶汤颜色已经合适,陈默又从须弥珠中拿了两颗金桔和一颗柠檬。 将金桔和柠檬往上一丢,几个弹指下去,柠檬切了片,而金桔切成了花。 而且正好就落在了茶壶之中。 再从须弥珠中拿出一罐蜂蜜,来上两勺。 最后一步,再取点清水,九极真气抑阳抬阴,直接将清水冻结成冰。 陈默真气凝罡,将并切成三小块,分别落入三个茶杯之中,随后拿起茶壶,倒茶。 前前后后花了得有五分钟的时间! 陈默双手端着茶杯递给张三丰: “张真人,请用茶!” 随后又递了一杯给夏瑶歌: “娘娘,请用茶。” 夏瑶歌没有接,她百思不得其解: “这,这是茶吗?” 陈默点头: “是茶,正儿八经的金桔柠檬茶。” 夏瑶歌接过后,试探着喝了一口。 正儿八经的茶,该以“香”为主,各种茶虽味道不同,但都免不了会带有些许苦涩。 而这苦涩,会衬得茶香更浓。 而反观陈默做的金桔柠檬茶 茶以冷萃之法泡好,降低了苦涩,但茶香也更淡。 可这金桔柠檬茶的“茶”只是作为陪衬。 夏瑶歌试探着尝了一口。 酸酸甜甜的,又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金桔和柠檬的皮、汁水,尽在茶中。 夏瑶歌给了句评价: “这不是茶,但味道不错。” “贫道却觉得,这是茶,好茶!极好的茶!” 张三丰不自觉又多抿了两口,砸吧砸吧嘴: “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陈默换了个大碗,又冻了冰块放入,给张三丰倒上: “张真人,这茶得大口喝,才明白其中滋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