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映入眼帘的标题,直接在他毫无准备的脑海中炸响: 《聚变技术发展现状及关于筹备建设核聚变发电示范堆的建议》 聚变?! 示范堆?! 雷文成的心脏猛地一缩,几乎停跳,拿着文件夹的手指也猛地抽搐了一下。 年初的时候,科学院还明确表示过,会把重点放在EAST装置的二期升级上,目标是实现更长时间的H模运行。 怎么这才过去五个月,就直接跳到建设示范堆了? 他强忍着几乎要脱口而出的疑问,下意识地抬眼看向老人。 老人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平静地说:“文件有点长,内容比较具体,你坐下慢慢看。” 雷文成深吸一口气,掏出老花镜戴上,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翻开第二页。 按照惯例,这一页通常是报告撰写人或团队的署名。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刺目的黑色条块—— 作者署名栏被彻底涂黑了! 只能从那覆盖的矩形黑块的长度隐约推测,这里原本应该有3-4个人的名字。 雷文成从业数十年,参与过无数重大项目的评审和决策,还从未见过这种情况。 一份建议建设聚变示范堆、耗资必然是天文的报告,作者竟然被完全隐去? 这显然不只是“保密”二字可以解释的。 “这是我专门要求的,”对面的声音适时响起,解答了他的困惑,“为了避免让读者先入为主,被一些非技术因素影响判断……总之,你只管看内容,看技术依据和建设方案本身是否站得住脚。” 雷文成只觉得额头微微见汗,他抬手用指节擦了擦,点头道:“是,首长。” 随后定了定神,继续往后翻页。 正文同样有许多地方被涂黑,显然是为了隐藏具体的研究机构、某些过于细节的技术路径来源或者推导过程。 好在核心的技术参数、工程目标和预算部分,都还清晰地保留着。 他的目光飞速扫过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数字: 功率增益因子(Q值):预期稳态运行值>100 运行模式:稳定 H模 背景磁场强度:≥12 T …… 这些数字实际已经非常夸张了。 但更让他感到炸裂的还在后面—— 设计输出电功率: 10万兆瓦 要知道,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站是蒙省托克托电厂,设计总装机容量6720MW。 而整个三峡工程的装机总容量,也不过22400MW。 换句话说,这一座示范堆的预计功率,就相当于15座托克托,或者四个半三峡。 如果不考虑输电损耗和电网的冗余需求,那么单堆就可以满足一整个地区、或至少两个省级单位的电力需求…… 工程总投资估算(不含非电网类基础设施):¥75000000000。 雷文成自问对数字相当敏感。 然而这个位数还是让他下意识往后面的括号看了一眼。 当看到“人民币柒百五拾亿元”几个大字时,雷文成感觉呼吸都滞涩了一下。 作为超大型集团的掌舵人之一,他自然见过不少总投入百亿、甚至更高的项目。 但那些无一不需要移山填海,涉及到难以想象的土方工程量。 而眼前这个,却仅仅是一座示范堆而已。 还不包括非电基础设施。 也就是如果要为此而修路搭桥建城,那全都要另算。 还是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更震撼的则是,看首长的意思,似乎是真的在考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他强迫自己继续往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