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洛阳的这一段时间。 刘毅并没有闲着。 他很清楚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刷名气。 是以除他觉大多时间,都尽可能的回顾脑海中的唐诗宋词。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编,以使有些名词显得不那么突兀。 期间则每几日在商行门外用绢布,悬挂一首诗,供来往行人赏阅。 在诗的旁边则用绢布悬挂着一份怪异的数字,上方写着“九九乘法表”。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重视、有些人是不解其意、有些人是不认得上面的字。 可是等一段时间后,很多识字的人震惊发现除了诗句,这份始终不更换的表格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 等到一些过目不忘的人将其背下后,潜移默化之下竟发现自己的计算能力提升了很多。 这时候九九乘法表左下方所署名的“刘毅”二字,渐渐为人所熟知。 而他之前所写诗句也渐渐被人传送开来。 从最简单的: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到相对繁杂的: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随着一首接一首的诗句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刘毅在洛阳名声大振! 引起了蔡邕学者、大儒等人的注意。 为了进一步提升名气、顺便见见蔡昭姬,刘毅更是主动前往拜访暂且不提。 …… 商行有张凌打点。 于是刘毅再次思索起既能赚钱、又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事物来。 结合最近发诗的情况,他终究觉得用绢布书写不太方便。 是以根本没有考虑太久,刘毅就决定生产一一个早在他计划之内的东西。 没错! 就是纸张! 西汉时期已经有不少人在尝试制造轻便、便宜的书写之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