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棣能够成功除了外部缺少真正强有力到可以将他直接扑灭的对手之外,还少不了盟友。 俗称全靠同行衬托。 很多人都说过啊,这建文登基之后能够将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也是神了。 其实造成这句话的原因有很多。 从民国时期就开始的批儒之风,毕竟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玩意和几百年前的玩意在那个时代都已经不能用了。 批判儒家是必不可少的。 而建文属于儒家教导出来的,所以连带手的被批了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相比较于雄才伟略的朱棣,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确是有些相形见绌。 但即便如此,你都不能说建文皇帝朱允炆是个昏君,因为但凡你看了明史,哪怕是朱棣时期给他修的史书,也说不出他朱允炆是个昏君的话来。 因为朱允炆的教导其实是朱元璋的想法,从朱标活着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朱元璋自己去斩尽荆棘路,而想要让朱标去做一个仁君安抚人心。 所以在朱标活着的时候,接收到的都是大儒的教导,教导他仁义之心。 当然,朱允炆也是如此。 所以说在洪武二十五年朱允炆向明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这一点可以说他和亲爹朱标是同样的,他们的行事风格也是一样的。 在上位之初行宽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蠲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诏告天下,求贤访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 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下令朝中官员去巡视天下,查访不法之事。 这一点来说,如果你觉得他做的有问题,那说实话你也挺有问题的。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失败了,而失败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他独腿儿走路,最后导致了全面崩盘。 或许因为早年在儒家教导太过于严重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他的教导还没有真正的完成,他的皇爷爷就没有了的原因。 他儒家的本事已经学会了,但是权谋上面还没有学会。 他重用齐泰和黄子澄,虽然后期还将汉中府教授方孝孺召为翰林院侍讲。 但是对于其他人,实在走不进他的心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