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么请问,这个城市有N个排水口,这些排水口的排水量是如何,然后它们也有堵塞,下水道也有拥堵。 那么请问这个城市所能够承受的降雨量是多少? 在多少降水量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就会出现问题? 在多少降水量的时候,这个城市就会变成水灾? 这么说,你能够理解蓄水池的问题了么? 而蓄水池就是排水量的基础,最基础的版本,你连最基础的版本都没玩明白,让你去做后面的,你做得出来么? 心学,他的理论我先不一一列举了,最起码他融合了大量的佛学,那些喜欢道家厌恶佛家的,你们可以放弃了。 他的根子是儒学,嗯,那些不顾一切讨厌儒家的,也可以放弃了。 最后他和理学是师出同门,在底层上他们也是有互通之处的。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要学明白心学,不是说你有良知就可以了,你得明白什么才是所谓的良知。 心学里面有一句很著名的诗,你们可以听一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 这里面就有那句心学的入门所需,知善知恶是良知! 你得知道什么是善恶。 而这个,你确定你知道么? 路边上倒下一个老太太你扶不扶,这是善还是恶? 一个外国人对一个夏国人抬手做了眯眯眼的动作你揍不揍他,这是善是恶? 自己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你是要自己的利益,还是要集体的利益? 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时代是不同的,对于善恶的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有个词儿叫做,好心办坏事。 所以说善恶不是那么简单的理解,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你要知道,徐阶靠着心学干掉了严嵩,那是因为他自己的境界在那里,他知道自己的良知善恶在哪里。 所以他成功了,阳明先生也是一样,他有自己的道路。 他悟了。 那么你悟了么? 挣钱是王道? 这要是悟了,你也就挣着钱了,你也不说这个了。 为什么不支持普通人去学习心学,是因为你如果不学也就是少了个吹牛逼的渠道。 你学了,而且还学进去了。 那么心学所谓的致良知,说到底就是让你根据你自己认知的所谓正确,然后百折不挠,知行合一下去。 这是什么意思? 嘉靖觉得自己还要修仙成功长生不老,然后就能够让大明的天下长治久安,自己就能够耗死所有的对手成为世间最强。 然后他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了。 这个东西,你一旦进入了其中,你自己是根本不知道到底是对还是错。 只是在你的世界里,这么做是对的。 甚至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影视剧里面的城市之光也是一种心学。 而就因为心学的出现,导致了心学理学的两极分化,心学影响的不仅仅是那一代人,后期的很多人都是如此。 在腐朽的旧时代和崭新的新时代里面,太多的人坚持认为保住已有的成就才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坚决的抗拒新时代的到来。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学? 那么心学如此,理学又如何? 这宋明理学,那程朱理学,难不成就是一个正确的? 当然不是,心学这明朝的东西都不是全对,那宋朝的理学他就能够全对,这不是和恢复两千多年前的儒家一样扯犊子么? 但话又说回来了,理学的出现,是时代的必然。 不管理学有多么的让人反感,他都一定会出现在夏国的历史之中,并且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说理学之前,要有两个问题。 其一,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两句话是不是适用于人类? 其二,儒家为什么要频繁的更新换代。 这两个问题就是理学的根源。 很多人都讨厌儒家,有人喜欢道家无为,有人喜欢法家严苛,还有喜欢墨家,说那玩意和发明创造有关系,也有说喜欢农家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总之就是不能喜欢儒家,这玩意没用,禁锢思想,拖累了我夏国历史的发展。 嗯....不能反驳你们,但,一个包含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开局一个碗的朱元璋,那康雍二帝的这么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 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一点,这也很奇怪啊。 然后又有人说了,他们不是没发现,他们是没用! 秦始皇和齐儒那相爱相杀的,汉太祖高皇帝在礼法上也颇有地位,武帝就不用说了。 至于后面,那个敢说不知道儒家? 他们为什么不肯将儒家废除,还让儒家带出来一个个名臣名相甚至还有儒将这种说法。 这不是祸害人么? 一个两千多年愣是没能断了传承甚至愈演愈烈的学术,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学术? 我们常说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是不是到了儒家这里他就失效了? 如果想要明白这一点,那么就要看第二点了。 道家还是那个道家,法家还是那个法家,为什么传承最为坚挺的儒家却是频繁的去遭遇更新换代之事。 从孔子不敢称儒却设立仁礼,到孟子的民为贵,到荀子的性本恶,法相随,最后到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