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朱棣时期,内阁由谁担任,是由皇帝亲自下场选人的。 但是到了三杨这里,当然这就不是朱瞻基的问题了,这是英宗朱祁镇的问题。 那个时候英宗虽然上来了,但实在是年纪有点太小了,他没有办法做出人事权利划分。 而当初的太后又没这个能力,所以这个入阁人选的问题,也自然而然的就放回了内阁本身。 所以,内阁新晋成员人选由内阁老成员举荐,这件事情的背后代表着什么,我想这就已经无需再多说什么了。 当票拟加上阁员举荐制,这双重BUG披在了身上的时候,内阁也就慢慢地朝着庞然大物这个东西涌现了过去。 但,你们以为从此内阁就开始一手遮天了? 当然不! 现在我见过很多营销号已经开始往于谦身上泼脏水了,说土木堡之变就是那帮子文臣自己弄出来的陷阱。 叫门天子朱祁镇就是一个背黑锅的,甚至于这里面还有于谦的影子。 面对这种说辞,我一直就很想问一问,你们都不查资料的么? 内阁第一次呲牙是谁给一耳刮子抽回去的不知道么? 在土木堡之变中,内阁的那帮家伙的确是很有问题! 他们有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屁用没有,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完全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 只能是嚷嚷着要逃走,逃走,回江南! 非要把南明这个称呼提前弄出来才行的意思。 得亏还就是于谦站出来力挽狂澜,把那个时候的局面给拉了回去。 而在这件事情之后,于谦也开始发飙了。 既然给你们脸的时候,你们一个个的不要脸。 那么就别怪现在我心黑了。 于谦直接拒绝了入阁的要求,不仅如此,他甚至直接将内阁所有本不该出现的权利一股脑的都收了回去。 他就是一个兵部尚书,但是内阁所有人直接被他定为了真正的秘书,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得了。 谁敢呲牙,上来就大耳雷子呼他。 最后在短暂的交锋之后, 内阁看着于谦,终于还是认怂了,上面让干啥,他们就干啥,一个字儿都不敢多说。 从而在整个景泰年间,内阁相当低调。 不过在这个低调发展之中,内阁也开始不断的拉拢新晋的士子进入内阁之中,可算是给他弄出来了一个不小的势力。 只不过这个势力,直到英宗复辟之后,于谦蒙冤而死了。 他们才开始再一次的出现。 那些年利用着各种各样关系拉拢了好一波人的内阁,终于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自己的第一位首辅大人。 在此之前,内阁就是内阁,内阁里面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大家有事情就商量着来。 就算是有某一个人名望很高,大家都听他的,但是在地位上他们也是平级,同时也没有领导其他人的权利。 但是首辅却不一样了。 大明第一位内阁首辅李贤的出现,代表着内阁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大,从此票拟,还有制定各种权利和意见的那根笔就有了主人。 而其他的阁员,哪怕他是次辅,也不过是只有一张嘴罢了。 李贤也就是创造了那个首辅秉笔制的男人。 与此同时内阁的门槛也再次提高了起来,不再是谁都能够进去了。 李贤定下来了两条规矩。 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也就是这两个制度的出现,内阁的雏形,这才算是完全的确立了起来。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