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信不信这边魏延刚知道部署,下一刻他甩开兵马就得跑。 那就不是斩马谡了,那是斩魏延。 疯了么用一个刚刚投降,什么都不知道的将领堵生死之路。 这岂不是疯了? 至于最后一点,曹真和赵云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赵云本事并不大,一切都是曹真的将计就计? 说出这句话的人不单单是站在了上帝角度,还是直接给曹真开了挂。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那个时代是三国,不是二战。 他们是靠战马传递具体消息的,不是靠电报啊。 从斜谷道祁山,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从现在的宝鸡乃至于西安跑到天水的距离。 这是大几百里,而且还是山路。 而战马平均的速度不过是二十里一小时,就算是换马不换人也就是四十里左右。 四五百里一趟,往返近千里,难不成他们曹军的兵马都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他们想要一趟往返,最起码也是两到三天。 曹真他是靠着什么完美的掌控局面,还将计就计? 这是其一。 其二张郃虽然是地位在曹真之下,这一点没得说。 但是他这一次可不是曹真派出去的,那是曹叡派出去的。 这俩压根就是互不统属,如果说曹真这一切都是将计就计,那么过程就得是怎么一个过程。曹叡将计划和兵力部署告诉正在和赵云交战与斜谷道的曹真,然后曹真飞速做出反应之后将自己的应对一式三份。 第一份儿是郭淮的,第二份是曹叡的,第三份是张郃的。 然后张郃在胜利的同时,还有将自己的战报飞速冲向了曹真,告诉他计划成功了,可以反击了。 这个时候曹真在飞速调动部署,然后搞定赵云。 嗯....在三国,你觉得这么玩他合理么? 所以在这些情况都已经发生了的前提下,街亭之战顺利结束,而对于这么一次进攻失败的后果也解决的合情合理。 斩马谡平众愤,外加确定自己依法治国的理念。 降自己以揽罪名。 升王平以正军心。 而后面也就是那所谓的二次出山和三次出山了,但是第二次北伐有人说是诸葛孔明失败了。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用太着急的去反驳如何。 因为这没有什么必要。 这就像是关羽的绝北道一般,你站在蜀汉的角度来说,这就是关羽封神的一战,从一名绝世勇将进化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统帅。 而第二次北伐在蜀汉这里呢,他从侧面支援了那迟到的江东,毕竟理由也很充分啊。 我这刚结束还没几天呢,然后夏天走的冬天就回去了。 你见过冬天打仗的么? 结果也很好啊,江东彻底进化成为了东吴,蜀汉和他们再次开始了合作,曹休直接没了。 诸葛亮这里也斩了曹真的臂膀王双,还耗死了郝昭。 可以说雍凉的名将被他消磨的七七八八了。 等到了第三次北伐更是直接耍了曹魏西线战场,直接夺走了两郡之地,打开了运送粮道的水路。 但是同样在魏国的史书他就不这么看了,而且他也很有道理。 道理很简单。 猜对了! 他们猜对了诸葛孔明的意图。 虽然下一次他们就又蒙圈了 但是这一次人家就是猜对了,本来诸葛亮最好的结果是连陈仓都给拿回来,直接出其不意搞掉出入口。 这样一来,好处又给了孙权那里了,自己这儿没了实质性的好处,而在这一战之后年迈的赵云也是没有熬过那个寒冷的冬天。 让诸葛亮再次折损一名大将。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你们怎么说多可以,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上了。 这个他没有公平理性,因为这是一场战斗,你不能为了理性给他说成了平局啊,这才是最大的不理性。 那么在第三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成功拿下了武都阴平并且为第四次北伐做了充足的准备。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曹真也被调离了西线战场,并且发动了第一次反攻,走的就是子午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