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然后被锤的和三孙子一样,最后连汉军的鸟毛都没看到直接就退了回去,第二年他就没了。 同时第二年也就是诸葛亮真正的军事巅峰之战,第四次北伐! 如果说第一次北伐是他的谋划战术巅峰,出其不意差点做到了反败为胜。 那么第四次就是诸葛亮沉淀之后将自己的军事化为了能力,成功达到了真正的巅峰战争大师。 当然,也就是这一战,那被称之为宿命之敌的两个人见面了。 在这一战之前,卧龙诸葛亮,司马八达之首,他们两个人也就是书信来往,听说过对方的能力和本事罢了。 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交手,也无法准确的预测出对方的实力到底如何。 而在这一次,双方都对对方有了一个充分的认知。 所依靠的那就是卤城之战! 甚至这卤城之战中,到底是谁把谁给锤了,这都成为了一个问题。 当然这在于正常看过各类史书的人来说并不是问题,不过鉴于某些人哈,只是某些人,非要写下和所有史书都截然不同的史书来证明。 这终于闹成了这个样子。 首先就是三国志,华阳国志,魏书,魏略,汉晋春秋这基本主流和非主流的史书来说。 这第四次北伐就是分成了四个阶段。 上邽割麦,卤城大胜,大雨粮尽,张郃中箭。 但是唐初的蜀汉,编撰的《晋书》来看,这事儿就又不太对了。 因为它把这一战给分割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上邽诸葛不敢打,卤城诸葛被追杀。 张郃? 他活得好好的! 这就是现在争吵的由来了。 首先说三国志里面,第一阶段就是二月诸葛亮出兵祁山,这是他第二次走祁山。 紧跟着本应该再次执掌西线战场的大司马曹真挂了个球球了。 所以西线出现了问题,然后诸葛亮直接冲到了天水的上邽重镇。 这个时候曹叡没辙了,将司马懿直接从老巢荆州拎了出来送到了西边让他执掌兵权。 结果这一来一回就不是一个月的问题了,等到司马懿带着人冲到了西线之后,发现在四月份的时候诸葛亮就把上邽的麦子抢割了,是割不是收。 因为这件事情并没有填补了他粮草上的大缺口。 因为那个时候才是四月,说句不好听的,这时候的麦子压根就不能吃呢,只不过是不给司马懿留吃的了而已。 还得让他将粮草给百姓。 等看到了司马懿大军之后,诸葛亮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扭头就走了。 直接退回了祁山道。 然后司马懿见状之后, 还没有和诸葛亮交过手的司马懿觉得,自己或许可以试一试这个家伙的能力如何。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追杀了过去。 至于这件事情是他怕了,还是他的智谋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毕竟你说他退让不敢交战当然可以,你说他拉长司马懿的战线,避其锋芒,寻找战机当然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诸葛亮写书的时候,在《算计》之中的确是对这件事情有了那么一些解释。 不过这个现在先不说了,因为这一战很恐怖。 在这一刻,北伐的第四战直接进入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最重要的卤城之战中。 大雨倾盆,粮草用尽,所以在五月的时候,诸葛亮来到了卤城的城北,正面迎击司马懿。 王平直接再次找到了他的老对手,卤城之南硬抗张郃。 这一次,双方为街亭之战做了一个解决。 带着完整版的武当飞军,已经进化完成的大汉名将王平,直接硬抗张郃的精锐大军,这一次张郃寸步不能进。 在一刻开始,诸葛亮不但成长了,那蜀汉后期名将王平,也终于成长到了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那个位置。 当然了,在《汉晋春秋》之中这件事情更加的好笑。 那就是司马懿本来不想打,但是被一群人怂恿嘲笑的受不了了就出去了。 结果嚷嚷着最大声的张郃在王平这里被锤的怀疑人生,压根打不过去,闹得自己无比尴尬。 喜欢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请大家收藏:()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更新速度最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