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议中国古代十大名厨-《真五行大陆》


    第(2/3)页

    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本名易韶,只因地位高,被尊为膳食之祖,故得名。宋代名士郑望所著《膳夫录》有记载“段丞相有老婢名膳祖”,膳祖为中国史籍中前列位出现的女庖厨。

    膳祖原本为唐朝丞相段文昌(武则天曾侄孙、晚唐名气大诗人武元衡之女婿,唐穆宗时名气大宰相)的奴婢,后来才成为家厨总管。段文昌亦对饮食很讲究,曾总结膳祖厨艺经验自编《食经》50章。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段家对厨房极为重视,称之为“炼珍堂”,“珍”者,山珍海味也。

    相传膳祖为千张肉的幕后发明人,膳祖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曾经亲自选了一百名女婢传艺,经惨烈的“女婢厨房”厮杀竞争,剩下九位,其艺遂得开枝散叶,影响后世饮食文化甚深。

    5.梵正

    为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涛歌。观之,则心旷神怡,食之,则神清气爽。可谓我国制作工艺菜的鼻祖。日本及泰西诸国厨师,一向讲究盘饰,形成所谓“盘文化”,风靡全球。然而,若论起世界上冷盘菜的登峰造极之作,非梵正莫属。

    梵正苦心孤诣地仿造山水画家王维所绘《辋川图》(共二十景)画面,以肉、鱼、果、菜等拼制而成。由于选料多样,荤素兼备,技艺超凡,难度奇高。即使它不见得是后无来者,但保证是前无古人,以至观赏者“不忍食”。

    宋代陶谷在《清异录馔羞门》中备加夸赞: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脍脯,醢酱瓜,黄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6.刘娘子

    为南宋高宗宫廷女厨师,主管皇帝御食,是历史上前列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据《春渚纪闻》载:宋高宗宫中有位名为刘娘子的女厨师,在赵构没当皇帝之前,她就在藩府里做菜了。无论主人想吃什么菜,她都能很快烹制成熟后端到餐桌上,而且色香味俱佳。赵构登基后,就让刘娘子主管自己的膳食。虽宫中规定作为五品官的“尚食”应由男厨师担任,但她以烧得一手皇帝喜爱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

    7.宋五嫂

    为南宋名气大民间女厨师,原籍北宋京师东京(今河南开封),以经营酒肴为业,精于烹饪,尤其擅长制作鱼菜。

    醋溜鱼发源于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相传是宋五嫂遗制。宋五嫂烹鱼,以醋为主要佐料,辅之以生姜、大蒜、糖、盐等,烹制了一道色、香、味独特的新颖鱼菜,于是取名为“醋溜鱼”。宋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杭州名菜“宋嫂鱼羹”说的就是她了。

    当时,赵构亲访宋五嫂家,盛意邀请宋五嫂进宫掌管御厨,被宋五嫂严辞拒绝:龙船也难载我卖鱼妇,岂不见金兵一来,河山已经破碎,你皇上还是多去想想中原的父老吧。宋高宗见宋五嫂在有意挖苦他,便急急匆匆地和太监回到自己的龙船里去了。

    8.董小宛

    董小宛,明末清初苏州人,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为秦淮八艳之一,后从良嫁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字辟疆)为妾,明亡后,随冒家逃难,与冒辟疆在乱世中同甘共苦,直至28岁时因病去世。

    董小宛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传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即她所创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