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1章 大风起兮-《少帝成长计划》


    第(2/3)页

    结果赵佗老脸一翻,遣使来朝:之前是我糊涂了,还请陛下宽宏,允许我再次成为汉室的南越王···

    然后,就是陆贾今天若无其事的来到刘弘面前,请求出使南越···

    ——要不是有省御卫在长安耳听六路,监视各方人马,刘弘差点都要把陆贾当成一个好人了!

    放在后世,陆贾这样的行为,妥妥的‘叛国滋敌’!

    即便陆贾没有通敌叛国的意图,但起码也是有‘养寇自重’之类的意图,想躺在南越问题上吃一辈子的。

    所以当刘弘知道,赵佗派来的使者在朝见之前,先去见了陆贾一面的那一刻,‘陆贾’这个人名,就已经被刘弘记上了刘氏世代传承的小本本上。

    至于陆贾在历史上的‘谦谦君子之态’‘伐交伐谋之能’的形象,在刘弘心中,也已经彻底变成了‘见利忘义之腐儒’!

    没错,这位汉初最杰出的外交家陆贾,也同样是儒家出身。

    但气归气,将个人情绪瞥到一旁,南越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

    汉室无力武统南越,就足以使得南越重新成为‘名誉诸侯’之事,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既然如此,刘弘就还是要派个人过去,让赵佗安生几年。

    而除了陆贾这个有叛国嫌疑的‘外交砖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能完成这样的使命了。

    ——如果派其他人去,赵佗心里肯定会低估:来的怎么不是寡人的好兄弟陆贾?

    “太中大夫且归府,静候诏谕便是。”

    不冷不淡的交代一声,刘弘便将目光撒向灞桥外,那逐渐出现在天际线的凯旋雄师。

    ※※※※※※※※※※※※※※※※※※※※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当灌婴领衔的北军将士出现在灞桥外,洛城门内,便缓缓走出一队唱诗童子。

    看着原本欣喜的百姓短暂一呆滞,而后陷入彻底的狂欢,刘弘得意的点了点头。

    高祖皇帝唱诗班,算是汉室规格最高,而花费又最小的犒赏规格了。

    ——高皇帝刘邦,出身于平民之户;早在刘邦于丰沛做流氓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听儿歌、儿诗。

    到登基之后,刘邦好歹也算阔气了,自然也没放下这个小爱好:召集童男童女上百于宫中,给自己唱歌听。

    而高皇帝唱诗班最常唱诵的,就是刘邦亲作的那首楚腔:大风歌。

    在刘邦死后,这个传统也没有被取消——没过几年,奉常就会遴选适龄儿童,组建新的唱诗班,在刘邦的高庙日夜吟唱。

    现如今,奉命出征,镇压悼惠王诸子叛乱的关中子弟兵凯旋而归,刘弘自然是要做出一番姿态,来彰显关中子弟兵,在汉天子心中的地位。

    而大风歌的内容,也能勉强和凯旋之师搭上一层关系——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自也能翻译成:威加海内的壮士,锦帽貂裘还了乡。

    在童子吟唱声中缓缓来到灞桥前,绝大多数北军将士的头都高高昂起,脸上写满了自豪。

    那一双双深可见底的鼻孔,仿佛是在告诉前来围观的长安百姓:这,就是北军丈夫的待遇!

    看着自己的子弟兵雄赳赳、气昂昂的走来,围观的长安百姓脸上,也都无一不带上了自豪,和嫉羡。

    “大丈夫当如是哉!”

    也有不少壮年男子,见身旁的小崽崽满是崇拜的踮起脚尖,不由怜爱的将爱子抱到脖颈之上,不忘怜爱的教导道:“且看,入军为卒,便是这般风光!”

    听闻父亲的教诲,无数小崽崽在这一刻发下誓言,立下志向:有朝一日,一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汉卒!

    有羡慕的,自然也有纯粹自豪的人了。

    城外的人群中,包括何政在内的数百位老者,看着远方整齐的阵列,不由做作的捋着胡须,看似云淡风轻的‘自语’着:“好小子,果然没有辜负吾之期许!”

    嘴上如是说着,但那数百老者脸上,早已被按捺不住的自豪和喜悦所充斥;脸庞上的褶皱,在那抑制不住的笑容拉扯下,显得更为皱巴。

    便是在这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凯旋将士阵列最前端的灌婴,却是一副面呈若水的表情。

    “大风歌···”

    作为汉室开国老臣中资历最老的人之一,灌婴心里实在太清楚,大风歌的‘创作背景’了。

    高皇帝十二年初,冬十月,淮南王英布(黥布)举旗造反,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为了镇压淮南王叛乱,高皇帝刘邦,踏上了最后一次御驾亲征的征程。

    虽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英明神武的高皇帝大败谋反的英布,但导致高皇帝轰然倒塌的那支流矢,也恰恰是在这一次战争中,刺入了刘邦的身体。

    班师回长安的路上,大军经过刘邦的龙兴之所:丰沛,刘邦照例召集了丰沛百姓,以及昔日好友、长辈,大摆酒宴十数日。

    而大风歌,便是在酒宴最后那几日,高皇帝刘邦在席间所作。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一切,都仿佛如同往日一样美好:高皇帝依旧那么给力,依旧那么骚包的在乡亲们面前显摆。

    但大风歌的最后一句,却是将当时在场的灌婴、郦商,乃至于周勃、樊哙等武将,从十数日的狂饮中惊醒!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谁是猛士?
    第(2/3)页